(通讯员 张莉 高源)古有文人兰亭集序,少长咸集,吟诗对唱,畅叙幽情;今有思政学术沙龙,师生毕至,巧思妙解,传道解惑。
为活跃学术氛围、增强学术探讨与思想交流,激发研究生学术兴趣,提升研究生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研究生于11月25日下午在W3217教室举办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分享的书籍是毛泽东的《实践论》,邀请了陈运普老师进行指导,共20余名师生参加。

罗松雪同学关于《实践论》提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并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深刻讨论。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追溯到实践的本质是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唐卉婷同学具体分析了以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历程看《实践论》的过程,具体阐述了关于《实践论》的时代背景、理论要点以及对我们当代的启示的重要论述。新时代我们必须把实践和认识相结合,这样才能不断精进,有所成长。我们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真的要有所成长,那就需要不断认识和实践,先领悟毛主席的思想,再用他的智慧去成就我们自己的人生。

袁芳容同学关于《实践论》就书中阐明的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观进行比较分析,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这个结论。

王迎娣同学阐明了《实践论》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发表背景以及马克思唯物论与其他唯物论的区别,马克思唯物论的鲜明特征是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能够日益显示出其真理性。

赵艺璇同学对于《实践论》这篇文章从写作背景、文章主要内容、阅读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在写作背景方面主要分析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后果。在文章主要内容上,主要阐明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以及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并对文章副标题中的“知与行”的关系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知与行”的关系做了对比。可以从“两个结合”来看《实践论》这篇文章,既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又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想相结合,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陈悦同学进行了关于《实践论》的读书分享,从写作背景,文章风格和特点,主要内容以及简要评述四个方面同大家分享了她的读书心得。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分享结束后,陈运普老师对此次沙龙活动以及每位同学的分享进行了点评,对同学们给予了肯定和鼓励。陈运普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研究生阶段,要将“读书、学习、思考”融入自己的生活,将其变成一种习惯。接下来,22级思政方向还将同其他方向共同展开读书学术沙龙活动。在读书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